深入挖掘我国能效提升潜力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首页    行业资讯    深入挖掘我国能效提升潜力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提出“坚持节能优先方针,深化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和公共机构节能,推动5G、大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能效提升”。这对节能提效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专家认为,目前我国节能节电仍有巨大空间,“双碳”目标下,需要充分发挥节能节电作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  

  • 我国能效提升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近年来,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信息,2014年以来,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20%,以年均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为我国能效提升与节能工作作出进一步规划,强调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提出通过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等措施,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从产业结构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看,我国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占比高且单位增加值能耗水平高。目前,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分别在20%~30%和70%~80%之间。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提升阶段,2020年,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分别为37.8%、54.5%。

 

从重点工业产品看,我国综合能耗水平已稳步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但多数产品的综合能耗水平仍有待提升。我国吨钢、铜冶炼、平板玻璃的综合能耗已低于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电解铝交流电耗与上述四国基本相当。水泥、原油、乙烯、烧碱、纯碱、合成氨的综合能耗和上述四国相比偏高。目前,我国节能节电仍有很大空间,能效提升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各领域能效提升主要措施

 

● 工业领域

 

工业作为我国能源消费及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能效提升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在“双碳”目标引导下,黑色金属工业以原料结构优化、能效提升及最佳实践技术应用、流程结构调整、突破性低碳冶炼技术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为主要技术手段,实现深度减排。有色金属工业能效提升技术路径主要包括加快推进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新技术成果应用,开展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处置相关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推进具有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颠覆性的技术研发。

 

对建材工业而言,逐步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将成为重点。石化工业的传统生产运营模式将实现根本性转变,绿氢、二氧化碳等将取代油气成为石化企业的主要原料,地热、核能等清洁能源、新能源及储能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深度融合,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和氢能等新技术将大规模普及推广。

 

● 建筑领域

 

未来,我国建筑领域的节能将实现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转变,从单体建筑向区域推动转变。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提高,建筑行业已由重视单项技术应用向重视综合应用效果转变,由单项技术改造向系统综合改造转变,由节能改造向绿色改造转变,将广泛利用综合能源服务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运行管理将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例如,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市场此前受制于材料、技术、成本等原因发展缓慢。目前,BIPV有了更合适的材料,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测算,截至目前,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可安装的光伏设备容量达400吉瓦,每年竣工建筑面积可安装的光伏设备容量达40吉瓦,未来5年我国BIPV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潜力巨大。

 

● 交通运输领域

 

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费量占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双碳”目标下,公路运输的能效提升技术路径主要包括轻量化技术、节能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据测算,至206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占汽车总销量的50%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有望达1000万辆左右。铁路运输的能效提升技术路径主要包括数字孪生铁路技术、智能牵引供电成套技术等,将全面实现铁路运输智能化。水路运输的能效提升技术路径主要有海洋领域生物燃料、氢燃料、电气化等技术的研究应用。航空运输的能效提升技术路径主要体现在生物航煤、电气化、氢能等技术的研究应用。

 

● 农业领域

 

农业领域将全面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积极促进互联网技术与农业融合;推进农网改造、光伏发电项目等,基本实现能源网络多能互补、智能互动,以及能源互联网平台在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车网协同等领域的功能应用;基本形成用数字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新兴农业发展形态。

 

 

多向发力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

 

今后,建议从新技术推广、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入手,提升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提升技术进步及渗透能力。技术进步主要是提高产品生产部门技术水平,减少生产产品时的终端能源使用量。企业通过发展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在消耗相同能源时产出更多产品,或者生产相同产量的产品时消耗更少能源,直接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增加能源利用效率。今后,随着技术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各行业的能效水平将快速提升。

 

优化产业结构。不同产业对能源的需求不同,产业结构的变动将影响最终的能源消费量,进而影响到能源利用效率。各个产业的能源结构及能效差别较大,第一产业能源需求量相对少;第二产业主要依靠资本要素的投入,能源消耗量比较大;第三产业主要依靠脑力劳动,能源消耗作为辅助条件,能源消费量低,能源利用效率比较高。

 

调整能源结构。能源结构从两方面影响能源利用效率,即不同的能源品种具有不同的能源强度,以及不同的能源品种对应不同的用能环节。通常情况下,煤炭消费能源强度较高,总体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结构的调整会带来用能环节的改变,例如电气化水平的提升可以降低部分重点用能环节的能源消费量,从而促进能效提升。

 

通过能源价格反映真实成本。能源及碳排放价格的变动会促使能源消费量的变化,从而影响能源的管理水平,进而影响能效。价格通过直接与间接两种途径影响着能源利用效率。如果将能源视为一种生产要素,能源或碳排放价格的上升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获得的利润减少,对能源的消费需求也会减少,使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同时,能源或碳排放价格的上升也会促使企业通过科技手段更新生产产品的节能设备,减少生产成本和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2022年9月5日
收藏

来源:元一能源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