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积极拥抱“农光互补”,打造绿色能源新名片

首页    行业资讯    广东:积极拥抱“农光互补”,打造绿色能源新名片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不断重视,农光互补作为一种创新的能源利用模式备受关注。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积极推进“光伏+”综合利用行动,其中包括鼓励农(牧)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复合开发模式。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一直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

 

 

专家指出,电力运行安全有序,可靠支撑了广东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坚实的电力基础保障了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度活跃的经济则又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进入,庞大的人口基数进一步巩固了经济发展的基础,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但与此同时,如何养活这1.3亿人口并保障电力安全供应,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大,广东粮食消费刚性需求增长,粮食产需的缺口正逐年扩大。据《广东省粮食安全和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显示,到2025年,广东粮食消费将达到5700万吨左右,全省预计2025年需外购粮食4500万吨,才能实现全省粮食供需平衡。

 

广东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相对较少。第三次国土调查显示,广东全省耕地面积仅2848万亩,人均只有0.23亩,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由于人口密集和经济高度活跃等因素的叠加,广东的土地开发强度较高,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正越来越稀缺。

 

与此同时,《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广东省能源发展仍存在问题和短板,一次能源资源匮乏缺煤、少油、乏气,水能资源基本开发完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尚未大规模开发利用。

 

能源和粮食问题是经济与民生发展的基础,而“农光互补”一举端起了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

 

 

广东正积极发展“分布式能源+农业”结合模式,通过“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形式,使土地利用更为集约,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多个城市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农业与光伏的结合发展,打造农光互补示范区。

 

以阳春市为例,其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支持光伏与农业、林业、渔业的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农光互补示范区,计划到2025年,光伏总装机容量276万千瓦。在重点规划的12个光伏项目中,全部为复合光伏项目,总装机规模达到2430MW。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位于粤北地区的韶关市,通过发展光伏发电与农业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发展农光互补模式,即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等,带动周边老百姓实现致富奔小康。韶关市已经有多个大型农光互补项目投产,聚焦光伏产业板下闲置农地资源,紧紧围绕板上“借光生金”、板下“绿色种养”发展思路,通过在光伏板下融合发展食用菌规模种植和绿色养殖项目,创新赋能“光伏+农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效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品牌打造的“四赢”效益,致力打造“百千万工程”示范样板。

 

在其他城市如台山和湛江,规划中也明确强调推广太阳能利用,尤其是“渔光互补”和“农光互补”项目。台山市印发的能源发展“十四五”重点项目中,光伏项目有7个,合计规模1200MW,全部为渔光互补项目。而在湛江发布的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了积极探索新型能源,开发农业光伏、渔光互补、水库光伏等项目。

 

光伏板上吸光生产绿色能源,光伏板下活用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两者互利共进,正是“农光互补”生态发展模式带来的最大利好。

 

广东践行“户用光伏+乡村振兴”结合,给全国其他省市打造成功返利,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地方持续跟进学习,农村光伏发展空间广阔。

2024年3月25日
收藏

来源:元一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