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废弃组件回收处理标准文件出台 将有力促进行业正规化发展

首页    行业资讯    光伏废弃组件回收处理标准文件出台 将有力促进行业正规化发展

光伏以其清洁、绿色、高效的特点成为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核心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超过450吉瓦,其中晶体硅光伏组件市场份额达95%以上。与此同时,光伏组件的废弃处理问题也面临严峻的形势,组件中含有多种贵重材料和有害成分,若不当处理将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据权威预测,2025年光伏组件将进入大规模退役期,到2030年,我国退役光伏累计量将达到440万吨,带来万亿市场空间。

 

 

近期,国家标准GB/T 43752-2024《晶体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方法 物理法》正式实施,为晶体硅光伏组件的高效回收和环境友好处理提供了严格的标准指导。

 

该标准适用于达到使用寿命或因其他原因需要报废的晶体硅光伏组件,通过非化学手段实现材料的有效分离与回收利用,从操作流程、设备配置、质量控制等多个维度构建科学规范的回收处理体系,确立晶体硅光伏组件物理法回收处理的具体步骤,并明确规定处理环境的具体参数,质量回收率应不小于90%等核心指标。

 

GB/T 43752-2024《晶体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方法 物理法》的发布,将为光伏组件生产企业、回收企业以及相关监管机构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和标准依据,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一标准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光伏组件的回收效率,还能有效降低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业内表示,该标准的实施和组件回收产业化实践,将有力推动我国晶体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产业的发展,为光伏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我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出积极贡献。

 

 

此外,近期关于光伏废弃组件回收也有相应政策出台。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废光伏设备回收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意见的通知,文件对组件、支架、汇流箱等废弃光伏设备的回收处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会有力促进组件回收行业的正规化发展。

 

业内表示,《征求意见稿》有三个“第一次”,在国家级标准中第一次明确了组件回收工艺的定义,第一次明确了组件回收工艺的污染排放参考标准,第一次明确了回收企业的资质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解决了行业发展“缺乏资质要求”的问题。

 

《征求意见稿》规定了废光伏设备拆卸、收集、运输、贮存、拆解、综合利用和处置过程中污染控制技术要求,适用于废光伏设备处理全过程的污染控制,可作为废光伏设备综合利用相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建厂选址、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排污许可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等的技术参考。

 

对于回收处理的企业资质,《征求意见稿》明确企业应具备与生产规模相匹配的环境保护设施,处理企业应具备集中的运营场地,并实行封闭式规范管理。处理场地面积应不低于20000平方米,利用能力不宜低于10000吨/年。

 

 

2013年到2018年是中国光伏行业的高速发展期,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0倍增长。随着光伏设备的更新换代造成的批量替换和初期光伏设备的报废潮来临,国内的光伏设备集中退役潮将至。同时,光伏设备生产线的报废件也是废旧光伏设备的一个主要来源。

 

从光伏设备退役情况来看,光伏设备使用寿命一般为20年到25年,由于我国光伏行业起步较晚,尚未进入大规模报废期。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光伏组件回收将达800万吨左右;2050年全球预计将有近8000万吨光伏组件进入回收阶段。其中,中国从2025年起将开始产生大批量退役光伏组件,2030年需要回收达150万吨的光伏组件,2050年将达到约2000万吨。

 

光伏组件回收是非常典型的大后期行业,到一定节点后会加速发展。该标准的制定使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审批项目、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时有了明确的参考依据,各地的环境执法部门有了明确的执法依据。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将会有力促进组件回收行业的正规化发展。

 

未来,光伏组件回收行业需要共同探讨行业的特殊性对使用当前环保领域国家标准的影响,推动国家及地方政策与标准的优化与细化。

2024年12月30日
收藏

来源:元一能源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