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产业稳步增长 “风电+多产业”融合发展

首页    行业资讯    海上风电产业稳步增长 “风电+多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风能作为重要清洁能源之一,正加速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247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达3910万千瓦。目前,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已连续3年稳居全球首位,超过第2—5名国家海上风电并网总和。

 

 

我国风电机组产能占全球市场的60%,叶片产能占全球市场的64%,齿轮箱产能占全球市场的80%,发电机产能占全球市场的73%。2023年,6家中国风电整机商排名全球前十,市场份额超过50%。

 

我国海洋风电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预测到2030年,国内海上风电总装机将达到2亿千瓦,总投资约2.6万亿元,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挺进深远海 提升海上风电产业链韧性

 

海上风电产业链具有链条长、关联度大、带动性强、辐射范围广等特点,但也面临着产业链建设存在短板、供应链韧性有待提高、原创技术和前沿技术策源不足等挑战。专家表示,应围绕海上风电现存的短板技术装备开展针对性的攻关,巩固拓展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势头。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陆上风电技术完全成熟,并具备一定市场规模。但是,海上风电技术仍处于早期应用阶段,仍有一些技术瓶颈有待解决,主要包括一些工程仿真软件、关键电子器件和关键材料等。

 

 

未来海上风电产业发展需要提升基础制造业工艺水平,加强国产替代。推进风电电子芯片智能化程度,支持风电行业公共验证平台建设,鼓励“风电+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等试点,漂浮风电作为风力发电和海洋工程交叉的技术制高点,对深远海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风电企业共链发展 提升产业链创新力

 

海上风电产业链具有链条长、关联度大、带动性强、辐射范围广等特点,建设海上风电产业链是实现风电全产业建链、海洋经济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有效路径。要凝聚力量,以科技创新支撑共链协同,加强统筹规划,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形成技术标准体系,实现我国海上风电高质量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海上风电发展的政策,促进产业链企业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已形成从开发建设到配套服务的海上风电完整产业链。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善、成本最优的全套产业链供应链,全球风电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零部件,有60%至70%在中国生产制造。

 

当前,我国海上风电在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能力上达到国际水平。在未来高质量发展中,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与国外厂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一样的,都要在技术“无人区”攀登新高峰。

 

持续健全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是促进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业内专家认为,要通过发挥牵头建设单位的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不断推进海上风电产业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和优化塑链。

 

业内表示,应鼓励共链企业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围绕风电机组、海上输电、海洋工程、运维等关键环节,联合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补短板、锻长板,共同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供应链畅通能力。深化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加强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支持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构建海上风电开发利用合作共赢新生态。

2025年3月27日
收藏

来源:元一能源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