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挑战开启新局面 光伏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首页    行业资讯    面对挑战开启新局面 光伏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我国光伏行业面临着“国内产能增速放缓、海外产能逐渐起势”“政策调整给分布式光伏行业带来新变化”“新能源入市面临着电量和电价不确定的双重考验”“海外市场不确定性进一步提升”等挑战。我国今年以来已出台多项政策,对光伏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推动行业自救、供需调整、技术创新以及价格理性回归等方面。

 

 

国内政策影响

 

供给侧改革加速产能出清:为应对光伏产业链严重产能过剩(主链环节产能过剩度达60%-90%),国内政策通过行政约束、自律限产和市场化出清等手段推动行业整合。例如,头部企业带头减产,政府出台融资收紧、限产等措施,加速落后产能淘汰,预计2025年下半年行业将迎来实质性出清,龙头企业优势凸显。此外,电价市场化改革和《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落地,进一步推动光伏与储能协同发展,提升电网消纳能力。

 

分布式光伏政策调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对工商业项目提出限制(如取消全额上网、6MW以上项目仅限自用),导致部分开发商暂缓项目开发。同时,多地分布式光伏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政策使收益不确定性增加,预计2025年分布式光伏增速将放缓。此外,户用光伏因消纳受限和备案暂停等问题,新增装机同比下降31%。

 

土地政策趋严与海上光伏支持:2025年光伏用地合规性审查更加严格,违法占用林草地项目被处罚案例增多,导致用地成本上升和项目选址风险加剧。另一方面,海上光伏获政策支持,上海、江苏等地推出大规模开发方案,但需克服设备可靠性和施工运维难题。

 

技术升级与效率导向:政策推动下,技术迭代加速。TOPCon技术市占率预计提升至80%,BC、HJT等路线获央企集采支持,技术融合(如TBC、HBC)成为趋势。政府通过补贴削减和标准提高,倒逼企业向高效率和低成本转型。

 

 

国外政策影响

 

美国贸易壁垒加剧: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落地,并计划对华多晶硅和硅片征收50%关税,直接冲击中国光伏出口布局。叠加特朗普政府可能削减新能源补贴,美国市场增长面临不确定性。

 

欧洲政策波动与需求分化:欧洲因经济衰退和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可能减少光伏投入或转向煤电。但组件价格触底和降息周期启动仍对需求形成一定支撑,预计2025年新增装机80GW(同比+15%)。

 

新兴市场机遇与本土化壁垒:印度、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全球装机增长主力,但各国推行本土化制造政策(如印度要求使用本地组件),限制中国直接出口。中国光伏企业加速海外产能布局(如东南亚、拉美),以规避贸易风险并攫取超额利润。

 

国际能源供应链安全要求提升:多国强化能源供应链本土化,推动中国光伏企业向“全球造”转型。例如,海外并购案例增多(如TCL中环收购Maxeon),以拓展高壁垒市场。

 

 

政策综合效应

 

行业格局重塑:政策驱动的供给侧改革和技术升级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具备技术、成本及全球化能力的龙头企业(如通威、晶澳科技)有望主导市场。

 

市场结构转型:国内需求从高速增长转向稳中略增,海外新兴市场成为增长引擎,但需应对本土化挑战。

 

储能与电网协同:构网型储能政策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应用,缓解电网消纳压力,提升光伏项目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2025年3月20日
收藏

来源:元一能源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