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门助力实施六大行动 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路线图”出炉

首页    行业资讯    八部门助力实施六大行动 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路线图”出炉

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方案》指出,新型储能制造业是为新型储能提供能量存储、信息处理、安全控制等产品的制造业总称,以新型电池等蓄能产品和各类新型储能技术为主要领域,也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电力电子器件、热管理和能量控制系统等环节。

 

《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实施六大行动

 

《方案》指出,新型储能制造业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新兴领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支撑。《方案》共提出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推进行动、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行动、实施示范应用场景拓展行动、实施产业生态体系完善行动、实施贸易投资合作提升行动等六大行动。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快速发展并取得积极进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体系加速完备,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龙头企业培育成效显现,全球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方案》旨在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已突破70GW,标志着新型储能行业正式步入一个深度变革与高速发展交织的新阶段。根据部分省份发布的新型储能发展规划,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链和供应链产值目标总额超2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方案》的出台,对于提升新型储能市场热度,推动工程化应用,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新型储能在发展初期面临着诸多技术、成本、商业模式等难题,迫切需要政策的引导与扶持。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紧密结合不同应用场景国内外市场动态变化以及技术迭代升级情况,适时对相关政策措施进行调整与完善。

 

 

引导各地区科学有序布局

 

在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推进行动方面,《方案》提出,要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加强锂电池等产能监测预警,防范盲目投资和无序发展风险。组织开展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引导企业把握发展节奏,结合区域内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情况,合理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有序部署产业规模。

 

同时,要引导优化供需关系,引导各地区科学有序布局新型储能制造项目,依托研究机构开展行业运行监测预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2月9日,国家发改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

 

对此,业内表示,新能源发电“强制配储”政策是近几年储能产业高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政策调整后,储能不再作为新能源建设的必要条件,而是由投资方结合实际需求进行配置规划。目前各地电网接纳风光容量基本上达到上限,新能源全面入市后的收益不确定性增大,项目投资和开发速度可能减缓。

 

考虑储能投资成本高及成本回收不确定等因素,如出现价格的倒挂现象,将直接导致新能源项目无配储需求,直接影响新能源项目投资。尤其对于光伏项目,配储缺乏主动性,普遍进入观望状态,短期市场需求会减少。

 

长期来看,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化发展是必然趋势,有助于解决储能设施‘建而不用’、利用率低等问题,充分发挥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价值。经济性是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源侧和网侧储能项目面临出租率低、租赁价格下降、出租周期缩短、容量补偿机制不足、多个省份下调调峰补偿的价格上限、现货市场出清价格偏低、部分电站总体利用情况不及预期等问题,而用户侧储能面临用电曲线特性、峰谷价差、安全性需求、场地需求、绿电、大工业用户直供电等问题。

 

 

拓展多元应用场景

 

在实施示范应用场景拓展行动方面,《方案》提出,要推进电源和电网侧储能应用。积极鼓励探索火电合理配置新型储能,支持开展新型储能配合调峰、调频等多场景应用。

 

同时,拓展用户侧储能多元应用。面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通信基站、工业园区、工商业企业、公路服务区等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和用电量大的用户,推动配置新型储能。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积极推进新型储能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应用。鼓励城镇供热合理配置新型储能。发展个性化、定制化家用储能产品。

2025年2月19日
收藏

来源:元一能源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