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能源”融合发展获支持 “光伏+高速公路”发展提速
自古以来,道路是连接各个地方、改善沿线百姓生活的基础设施。如今,被赋予光伏等新能源属性的光伏高速公路更是利国利民、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一大创举。随着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融合成为趋势,高速公路“秒变”发电站,光伏高速公路有望成为“新风口”。
所谓光伏高速公路,就是利用高速公路沿线的边坡、加油站、服务区、隧道隔离带、停车场遮阳棚等闲置土地资源,布置太阳能光伏组件,实现光伏发电,为高速公路的运行提供清洁能源的用能保障。其优势是在不影响高速公路边坡结构和交通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了闲置资源,电力输送也更加方便,实现了新能源与道路交通的友好适配。
在新能源全面推广的大背景下,国家大力支持光伏高速公路建设。2022年8月29日,工信部等5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全面推动光伏在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领域的应用。
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前不久,山东高速起草的山东省地方标准规范得到省市监局批准发布,并已于7月开始实施。这也是全国首个“高速公路+光伏”的标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进,也为光伏高速公路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国内最先启动光伏高速公路试验的是山西路桥。此前,山西省榆社至和顺高速公路榆社东收费站光伏发电项目成功试运行。同时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分布式光伏规划方案也顺利完成。
此后,河北雄安荣乌高速公路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已实现并网发电,该项目计划安装光伏组件总容量43兆瓦,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53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万吨。在荣乌高速威海段,山东高速也参与建设了边坡光伏发电试验项目,总里程达到2290米,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201万度。
连接四川攀枝花和云南大理的“攀大高速”公路(四川境)约5000块太阳能发电光伏组件已正式全面启用。这是四川省首个“交通+能源”融合发展的分布式光储项目。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公路边坡、建筑屋顶、弃土场、隧道隔离带、服务区、收费站、沿线电子设备七大类场景,建设分布式光储,集成光伏发电、电能储存、车辆充电等多能供应。项目装配总装机容量0.268万千瓦分布式光储设备,平均每天发电约1.31万千瓦/时,相当于极端高温天气下650户居民家庭每天用电量,日发电量基本能满足项目运营自身用电需求并有适当富余。
福建高速服务区屋顶光伏电站在沈海高速龙掘东服务区内开工建设,同批还有古田、桂湖、常山、南阳、兴泰服务区也将陆续开始施工。该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营模式,一个光伏电站预计年均发电量在20万kWh至35万kWh之间,投运后能满足其服务区至少50%的年用电量。按发电耗煤平均304.9g标煤/kWh计算,本批6处服务区光伏电站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1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77吨。
光伏高速公路建设方兴未艾。根据央视报道,截至目前,全国高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已经超过16万公里,稳居全世界第一位。
我国光伏高速公路建设,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光伏公路已经在海内外众多城市落地。作为“光伏+”的典型应用场景,光伏公路意味着道路交通可以成为新的能源中心,不仅可以为与高速公路有关的道路基础设施比如道路标识系统等提供电力支持,而且可以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来源。
目前国内在建的光伏路面项目和边坡光伏电站项目正强势崛起,可以预见,“光伏+高速公路”应用模式正逐渐火爆起来,有助于推动“光伏+”应用的普及,未来的光伏市场将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