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公园”开始普及!科技让零碳生活不再遥远
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导航标已然转向低碳经济,很多地区都开始建设起“零碳公园”和“低碳公园”,这些公园采用环保技术,结合当地特色景点设计,让人们亲身体验科技带来的绿色低碳生活,寓教于乐。
江苏镇江扬中滨江湿地公园
江苏镇江扬中滨江湿地公园是长江生态保护重点项目,位于扬中市城区以南,总面积1000余亩,在这座利用光伏+储能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公园内,绿色能源“黑科技”随处可见。
在滨江公园这片“绿色能源岛”上,不仅大量引入了光伏产能发电,并且大力推广环保的清洁能源发电。而这些装置产出的电力,通过EMS、BMS对整个储能系统进行管控,进而实现对公园整体能源系统的支持和调节,优先供给公园日常用电,多余电力存储在系统中。储能系统可以存储1000度电,最大的放电功率可以达到500KW。
公园内设置光伏座椅,还有作为主要景观之一的光伏长廊,其顶部镂空造型颇为别致。顶部安装了516块单晶轻型太阳能组件,每块215瓦,年发电量可达11.7万度。沿路的两边还有36盏太阳花,模仿向日葵的造型,可跟随太阳的轨迹自动追踪旋转,发电量提升了近30%。
初步测算,光伏发电系统冬天可以每天发电700多度,夏天发电1200度左右,公园每天用电量900多度,用电基本可实现自给自足。
项目是现代科技和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也是江苏省首个100%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零碳生态园,江苏镇江扬中滨江公园成为了未来清洁能源场景应用的典范。
电谷城市低碳公园
电谷城市低碳公园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始建于2014年年初,占地48亩,是亚洲最大的光伏温室公园。整座公园绿化面积达10000平方米,水系面积达1200平方米,常年保持恒温25摄氏度左右。公园外墙及屋顶全部依靠太阳能发电,年发电量360万千瓦,全年可节约标准煤1512.2吨,是一座真正的绿色低碳城市公园。
电谷城市低碳公园内栽种椰树、榕树等上百种南方特色植物种,绿化面积达10000平方米。漫步园内,金沙、碧水、火山岩、竹屋、吊脚楼等能让游客感受到南国风情。据介绍,除低碳环保外,保定城市低碳公园以“北变南”为设计理念,园内水系面积1200平方米,四季恒温,温度控制在20-25摄氏度。
为打造北方“小南国”,营造南方清新自然的环境,低碳公园还规划设计了南方水乡风情的“水竹轩”茶室、豢养孔雀的“孔雀长廊”、椰壳开放式造型的餐饮区及形态各异的“造型榕树区”、琼岛风情的“吊脚楼”等。
北京龙湖G-PARK科技公园
“G-PARK科技公园”是北京市首个“能量公园”,拥有一套太阳能发电系统,可实现供电自给自足。太阳能领域最先进的应用都搬进了公园里:园区里的采光顶安装了太阳能组件,其产生的电量可供园区日常使用;这里的马路不仅能发电,在冬季还能自行发热,融化路面的冰雪;逛公园时手机没电了,不用担心,园区里的遮阳伞就能为手机充电,伞下还装有LED灯,可连续照明10小时。
园区的能量来源除了太阳能,还有人体动能。园区小路上安装着一块一块的“玻璃地砖”,看起来好像是普通的照明灯,但实际上是“集电地板”。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游客踩踏地板产生的振动来发电。游客一踏上地板,地板中的模块被挤压型变,产生电流。相当于游客在公园中走路,都在为公园发电。不仅如此,“集电地板”两侧路边有景观灯,游客每走一步,景观灯随之亮起;游客在地板上跳一下,喷泉就喷射一下。
据介绍,这个园区应用了整体太阳能发电方案,太阳能装机共7000瓦,一年可以发1万多度电,实现了能量均衡,甚至还有富余电量并网,产生的节能效果相当于种植约300棵树。
辽宁大连低碳公园
低碳公园,位于辽宁省大连市黄泥川天地软件园区,一个完全利用自然能源的“低碳公园”向市民免费开放。公园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近3000万元,由瑞安房地产、瑞安建业、亿达集团共同打造,是大连第一个以“低碳”命名的公园。
低碳公园的运转完全靠太阳能和风能。公园内有一大排太阳能光伏板,转化成电能后存储在蓄电池内供园区使用。这些太阳能光伏板每年的发电量近2万度。公园还装有两台小型风力发电机,一台风力发电机一年可发电9125度。
“低碳公园”的低碳设计随处可见:公园道路用一种粗骨粒沥青配上薄薄的一层水泥,使路面形成蜂窝组织,宜于雨水下渗;路面所有的反光道钉、路灯、花架都装有太阳能光伏板,白天储存光能,晚上用于LED照明;公园还配备几十辆电动自行车,供市民免费使用,这些自行车平时固定在“电子桩”上,刷卡取车,刷卡还车。
公园唯一的建筑是低碳体验馆,同样集合了众多低碳设计。“绿色屋顶”种植花草,留出小块区域装上玻璃用于白天自然采光。室内使用的木板都是废木材压制的合成板,公园排水管道则用石头覆盖,用铁丝捆绑成一个方体,既美观又环保。在这个建筑内,没空调,没暖气,冬天也全靠太阳能热水地热供暖。另外,雨水回收、垃圾处理也全部采用国际最新的低碳技术。
目前,低碳公园依然在不断深化转型、变革发展,为社会带去更为多元化的服务和体验,带领更多游客参与到零碳发展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