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高考大幕拉开 哪些大学设置了光伏相关专业?

首页    行业资讯    2023年全国高考大幕拉开 哪些大学设置了光伏相关专业?

2023年全国高考大幕拉开。“高考”对于学子们来说,是公平的竞争,也是迈入社会的重要一步。借着高考这一话题,来看看哪些大学有和光伏发电有关的专业。

 

光伏行业是一个朝阳的行业,产业链非常广,从最上游的金属硅、多晶硅、硅片、银浆、PET基模,到中游的光伏玻璃、电池片、EVA、背板、密封胶、边框、接线盒、层压件,再到下游支架逆变器、组件、汇流箱、蓄电池、EPC等等,从业人员达到千万,市场容量巨大。

 

单从“光伏发电”名字来看,和理工、电力类型的学校切合度比较高,现在一些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院校,也依托当地知名光伏企业,设立起光伏发电专业。以下所列举的高效与专业没有排名之分,仅作参考。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的前身热物理工程学系成立于1978年5月,是我国高校最早成立的热物理工程学系。能源工程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热能方向和低温方向)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口专业。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国最早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材料学院设有半导体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物理、功能复合材料与结构等5个研究所以及1个电子显微镜中心,并拥有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表面与结构改性无机功能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电镜中心、浙江省电池新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新型信息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在科研方面,完成了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MIS/IL高效电池”,承担了教育部“九五”科技攻关军品基础项目“航天用新型掩膜材料研制”,以及国家科技部“九五”科技攻关、“十五”八六三项目及上海市科委项目,参与制订了国家经贸委/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光伏市场推动计划《中国光伏户用系统技术条件》的起草,参与完成《上海市新能源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

 

该所已建成一条相对完整的晶体光伏电池中试线(可年产光伏组件50kW/年),包括:高纯水制备、半导体清洗、扩散、氧化、光刻、等离子刻蚀、PECVD化学汽相沉积、烧结、真空蒸发镀膜、RF溅射镀膜和离子束溅射镀膜等,还备有一些常规的半导体、薄膜及太阳电池测试分析手段,如四探针Hall效应测试仪、高频、准静态C-V 测量仪、太阳电池I-V特性测量仪、椭圆偏振光测厚仪等。自行研制的太阳电池组件测试仪和优质低成本透明导电薄膜达国际先进水平。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主要以太阳能材料与光伏技术的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为研究内容,力争在光伏物理、太阳能材料和太阳电池理论与实验三个方面的整体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建成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太阳能信息中心和太阳能测试中心两个重要技术平台,以对国家太阳能发展战略和太阳能产业和技术标准产生重大影响。已建成的实验室包括太阳电池实验室、纳米功能材料实验室、光伏技术实验室以及太阳电池测试实验室。研究方向有:太阳能材料、纳米功能材料、太阳电池理论(光伏物理)与工艺,光伏系统技术,光伏器件与系统测试、太阳能发展战略等。

 

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各学科是在实力雄厚的物理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于1995年在原电子科学系与现代光学研究所、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和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的基础上,组建了信息技术科学学院。1999年学院开始实体化运作。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学院所属六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系统)不断发展壮大,于2013年7月新组建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和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发挥其综合性大学多学科深度融合的优势,整合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化学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等学科的科研资源、学科资源及人才资源,于2011年11月创建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

 

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目前下设五个主要研究方向:绿色能源技术,催化燃烧与节能减排,CO2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低碳城乡建设,新能源和低碳经济政策。重点开展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太阳能、生物质能、新型储能材料,低碳城市、低碳经济与管理,二氧化碳矿化利用与封存、节能减排与催化燃烧等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并在国际和国内具有领先优势。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成立于2011年6月,前身为理学院物理系,首任院长为中科院院士葛墨林。学院“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纳米光子学与超精密光电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化学学院共建有“化学物理学科特区”及“原子分子簇科学教育部重点验室”。

 

学院下设大学物理教学与实验中心、量子调控及应用研究中心、理论与计算物理研究中心。具有微纳光电、材料计算、量子物理、低维材料、软物质物理和等离子体等多个优势突出且独具特色的科研方向和科研团队,较好地满足了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是在能源研究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源研究院成立于2007年9月, 2013年初,能源研究院新设本科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获得教育部备案批准,2013年5月,厦门大学决定成立能源学院。能源研究院保留名称,作为能源学院的所属研究机构。2013年9月,第一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生入学。

 

能源学院拥有核工程与材料、能源化工、光伏工程、能效工程和能源经济等5个博士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能源研究院是能源学院执行科技研发和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机构,下设核能研究所、化学能源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所、太阳能研究所和能效工程研究所,拥有海西核能工程技术中心,厦门市农产品高值化与生物能源科技创新平台、福建省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基地等科技研发平台,主导发起成立的新能源产业联盟(福建省新能源科技产业促进会)会聚了100多家新能源企业、研究机构、银行和产业资本。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在原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热能、热工仪表与控制等学科及长沙铁道学院车辆制冷与冷藏运输、暖通空调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2年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5年更名为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致力于在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过程仿真与节能技术、暖通空调与制冷、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新能源技术、能源检测与评估、能源政策与规划等可持续能源技术领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现有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

 

华北电力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通过对电气、动力、机械、自动化、水电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于2007年成立了全国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设有7个研究中心,即风力发电研究中心、水电能源与工程中心、太阳能研究与工程中心、新能源材料与光电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质能研究中心、新能源与城市环境研究中心、水库移民研究中心。

 

学院设有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能源安全与清洁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学院现有“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应用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5个本科专业,其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有3个方向,即风力发电方向、太阳能光伏发电方向和生物质能方向。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始建于1946年,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三个本科专业。近5年来,学院在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上紧跟学科国际学术前沿,在新能源发电与能源互联网、复杂电系统重构与健康保障、电机系统集成设计与控制、智能系统与自动化生产线先进控制、新一代智能仪表与检测技术、信息物理系统识别与控制、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高压绝缘与航空器雷电防护等研究方向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863、973、国家科技支撑等重要项目60多项,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共17项,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并处优势地位。

 

对于有志于未来从事光伏行业的学子们来说,上述大学的专业都是不错的选择。祝愿高考生们都能稳定发挥,争取好成绩,稳步迈向心仪理想的大学!

 

2023年6月7日
收藏

来源:元一能源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