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也能变身航空燃料!可实现减碳近80%

首页    行业资讯    “地沟油”也能变身航空燃料!可实现减碳近80%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被人们“抛弃”的地沟油,居然可以变成驱动飞机飞行的燃料。近期,多个航空公司宣布将积极探索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应用。

 

SAF由废弃的动植物油脂、油料、使用过的食用油、城市生活垃圾和农林废弃物等制成。相比于传统的石油基燃料,SAF全生命周期可实现最高达85%的二氧化碳减排。

 

 

研究数据显示,飞机航空燃油燃烧的碳排放占民航碳排放总量的79%,减少航油碳排放成为民航业碳减排的关键问题。发展SAF被视为民航业实现净零碳排放目标最有潜力的减排措施。2023年,欧洲议会批准了欧洲清洁燃料法案航空法规,要求到2025年在欧盟机场起降的飞机使用燃料中至少2%为“绿色燃料”,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递增至70%。目前,IATA、欧盟、美国以及我国都制定了短、中、长期的SAF应用目标和航空碳减排目标。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预测,2023年全球可持续航空燃料产量将超过6亿升,是2022年产量的两倍。2024年,尽管其产量将增至18.75亿升,但仍远未能满足航空业需求。要实现2030年减排二氧化碳5%的目标,全球需要生产约175亿升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到2050年,航空业中65%的碳减排将通过使用SAF实现。

 

例如,欧盟要求,2025年起SAF强制掺混比例从2%开始逐年提高,直至2050年达到70%。美国提出,2050年全部航空用油来自SAF。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也都制定了SAF使用计划,并提出2050年SAF的使用比例达到30%以上的基本目标。

 

我国积极推动SAF的应用。《“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力争2025年当年SAF消费量达到2万吨以上。近日,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印发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提出,到2025年,使用SAF的国产民用飞机实现示范应用。

 

 

SAF的生产原料主要分为酯类、纤维素类和气体类三种。其中,酯类原料包括废弃油脂、油基生物质和海藻等,纤维素类原料包括农林废弃物和城市固体废物等,气体类原料包括工业废气、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和绿氢等。酯类原料的代表生产工艺为HEFA生产工艺,它的全称为酯类和脂肪酸类加氢,是目前全球最成熟的SAF生产工艺。

 

SAF与石油基航空燃料在组成、性能和功能上是一致的,使用SAF几乎不需要对现有的飞行器及航空基础设施进行额外改动。这是SAF应用的一大优势,各国也因此非常重视SAF的研发和应用。

 

目前,我国只有HEFA生产工艺的产业化较为成熟,而纤维素类和气体类原料的SAF生产还处于研究阶段,相关工艺技术尚不成熟,距离产业化仍有较长距离,短期内难以投入民航市场使用。

 

目前,SAF在国外69家机场实现了常态化供应,在40家机场达到了批次供应的程度。从飞行航班看,全球已有52万架次航班使用SAF进行商业飞行。

 

业内认为,在SAF生产技术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条件下,现阶段我国SAF产业亟需得到国家支持。在民航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联合会员单位对国产SAF商业应用的推广进程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应用SAF与市场机制抵消同样二氧化碳量,成本相差近20倍。

 

业内表示,SAF是民航业实现碳中和的必然手段,全世界都在致力于推动SAF的使用。我国SAF发展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新技术储备,依托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的SAF多原料、多工艺研究,扩展我国SAF工艺,推动SAF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应形成联合工作机制,明确SAF的产业支持、税收、金融以及推广使用政策。同时,建立产业链协同机制,让利益相关方更多参与到SAF的产业链建设中。此外,还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构建国内SAF使用的商业模式。

 

SAF是民航业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应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晰SAF的战略定位,研究出台SAF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SAF产业全链条发展。业内建议,在国家层面逐步形成航空绿色能源产业联盟,从技术、市场、政策等多方面系统推进我国SAF产业链发展,更好服务民航业深度脱碳。

2024年1月30日
收藏

来源:元一能源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