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倒计时3天!打造“绿色建筑”亚运场馆各显其能
距离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还有三天时间!2023年9月23日,杭州将举办第19届亚运会。从冬奥会、亚运会等大型综合赛事,到自行车赛、马拉松等体育专项赛事,实现“绿色”与“可持续”,成为赛事举办地的新追求新目标。一年前,北京冬奥会让我国成功向世界生动诠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杭州亚运会作为接棒冬奥的国际性大型赛事,绿色智能成为其靓丽底色。
浙江省65座亚运场馆及办公场地将全部使用绿电。为了实现“零碳亚运”,亚运场馆建设全生命周期均纳入管控,从规划到设计、建设提出了绿色建造的目标与实施路径,制定了绿色场馆标准规范、绿色健康建筑设计导则、场馆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导则等一系列标准
据公开报道,绿电既有来自青海柴达木盆地、甘肃嘉峪关、黄土高原等地的光伏电,也有来自新疆哈密等地的风电,这些电通过西电东送的特高压工程点亮亚运之城。此外,浙江省内分布式光伏和海上风电等绿色电能,也通过接入国家电网,为亚运会供电。根据国网浙江电力发布的数据,目前亚运绿电交易电量达6.2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标煤76000多吨。
毗邻杭州亚运村的电力能源碳中和技术示范基地,屋顶被一大片光伏板覆盖着,边上还有两台风力发电机在运转。这些屋顶光伏以及风力发电实现年度发电量超百万千瓦时,可满足亚运村区域的智慧路灯、园区内的数据中心等设备的用电需求。
除了使用绿电,亚运会各个场馆的设施也在绿色环保,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上下足了功夫。
据报道,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的建筑材料,采用导光管系统节能,安装绿能路由器,结合智慧楼宇智能控制系统、雨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建筑能源管理监控平台等设施,实现绿色电能杭州亚运会全部场馆覆盖,全面启动亚运会绿电交易,鼓励绿色办公、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等“方案”几乎能“造册”了。
同时,节俭的理念也体现在场馆设计中,亚运场馆在建设时就考虑了“无废亚运”的想法。
56个亚运竞赛场馆中有44个为改建或临建,12个新建场馆也充分考虑了城乡规划和赛后利用,做到“能改不建”;充分推广再生材料,相较于传统吉祥物,每购买一个多彩吉祥物,将为地球减排二氧化碳1500g;亚运设施设备尽可能采取租赁方式,建筑废料能用尽用;创新性利用边角废料,拓展思路,让边角料也能做成好看的多彩吉祥物……
“智能”作为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则体现在风吹不灭的火炬、高速网络以及气象监测系统等黑科技上。
亚运会火炬可以抗强风。杭州亚运会火炬通过室内旋转风,8级强风大风场,10级强风小风场,室外海边,台风,大雨,山地,转角风等场景测试,累计3000棒测试,火炬在300mm/h雨量下都能点燃,且燃烧充分不会熄灭。
亚运会场可以满足赛事期间数万人同时使用4G、5G网络收发视频、图片、拨打电话。在马术中心,智能场馆管理系统接入了气象监测数据,实施监测赛场周边天气,为赛事运行提供保障。在足球场馆,草坪下方安装了18个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实现对草坪的科学养护。此外,就连卫生间中都“藏”有黑科技卫生纸,可以实现3秒速溶。
绿色能源支撑着杭州亚运会的低碳运行。低碳运行是指在体育赛事的筹备和进行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绿色能源的使用不仅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还有效降低了竞赛场馆的运营成本,培育了绿色经济发展的示范效应。
在推动绿色能源使用方面,杭州亚运会也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组委会通过与能源企业合作,确保绿电的供应和运营,以保证竞赛场馆的正常运行。同时,组委会还积极倡导观众、志愿者和媒体等各方参与到低碳环保行动中,共同为亚运会的绿色举办献出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