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光伏+建筑”试点进入精细化管控阶段 不合规项目或将被整改
近日,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城乡建筑风貌管控的通知》,对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项目提出更严格的风貌管控要求,明确要求光伏设施必须与建筑风貌有机融合,严禁借光伏名义违规搭建“阳光房”等违法建筑。这一政策的出台,意味着广东“光伏+建筑”试点进入精细化管控阶段。
一、政策核心:光伏建筑风貌管控成重点
严控规划设计,杜绝“违建阳光房”
广东省新规强调,光伏建筑项目必须“先规划后建设”,严禁利用光伏板下方空间违规搭建阳光房、围挡等违章建筑。
区分重点区域,兼顾经济性与美观性
试点区域需划分一般区域和重点区域,确保光伏设施与当地文化特色融合,避免“千篇一律”的光伏屋顶破坏城乡风貌。
明确装机目标,2026年累计新增200万千瓦
广东计划到2026年累计新增“光伏+建筑”装机规模不少于200万千瓦,但所有项目必须符合风貌管控标准。
二、光伏阳光房为何成为“重点打击对象”?
违规搭建隐患大
部分业主或企业借光伏名义,在屋顶加装超高光伏板,实际变相建成“阳光房”,侵占公共空间,影响建筑安全。
合同诈骗风险高
一些光伏企业利用“阴阳合同”诱导农户融资租赁设备,变相增加农户经济负担,甚至违规以自然人名义备案骗取补贴。
风貌协调性差
传统光伏板直接铺设在屋顶,缺乏美观设计,与建筑风格不协调,影响城乡景观。
三、未来趋势:光伏建筑如何合规又美观?
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成主流
不同于传统“光伏+屋顶”模式,BIPV将光伏组件直接融入建筑结构(如光伏瓦、光伏幕墙),既美观又高效。
广东已启动“光伏+建筑”农房设计大赛,鼓励广府、潮汕、客家风格的光伏建筑创新。
政策支持+金融助力
广东协调政策性银行提供专项贷款,推动光伏建筑试点落地。
国家层面也在推动新建建筑光伏覆盖率50%的目标,BIPV市场潜力巨大。
行业标准逐步完善
目前BIPV行业仍缺乏统一标准,但广东已发布《工作指引》,未来将动态更新,确保项目合规。
四、企业、业主如何应对?
合规申报:严格按照政策备案,避免拆分项目、虚假申报。
选择BIPV方案:优先采用光伏瓦、曲面光伏组件等与建筑融合度高的产品。
警惕“融资租赁”陷阱:农户需仔细审查合同,避免被诱导承担额外金融风险。
广东“光伏+建筑”新政的出台,标志着光伏行业从“野蛮生长”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未来,光伏建筑不仅要“能发电”,还要“高颜值”。对于企业而言,需加快技术创新;对于业主而言,务必合规建设,避免因违规被强拆。